集团新闻

各自不同,大家皆好

作者:集团办公室  最后更新时间:2017-06-22  发布者:cwjtbgs  来源:从文教育集团  点击量:3519

编者按:2017年4月10日,在协会的组织下,来自全国的13位中小学校长踏上了北欧考察基础之旅,现把各位校长在北欧考察期间的所思所想随笔摘录荟萃,供大家学习分享。人的美丽在于他的心灵,人的品味在于他的思想!这是一群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优秀的基础教育领军人物,我们向他们学习!

640.webp.jpg

 今天是第十一天,北欧的考察基本结束。丹麦,初春的哥本哈根,日朗风清,明媚爽人,顾不上异国风情,大家乐于购物,装点行囊,准备踏上归家的旅程。十来天的考察,可谓“口袋”和“脑袋”都收获满满。登上芬兰空客巴士,坐在A350的舷舱旁,腑看万里晴空,白云朵朵,盛开在蔚蓝的天际,勿远勿近,飞机在云的“花海中”穿行,一种惬意由然而生。坐在旁边的同行,见我撕开机位上的纸制“垃圾袋”,放入几个稍后享用的航空餐小面包时,赶紧好意提醒:“这是垃圾袋,你怎么能装食品呀”,一脸惊色!我淡然一笑,回答:“谢谢您的提醒,我知道这个纸袋子是方便旅客装垃圾用的,但没装垃圾之前,是个新的且干净的纸袋子,怎么就不可以装几片小面包呢”?我暗自发笑,心想:机位上的纸制“垃圾袋”未用之前是干净的,为什么就不能装食品呢?反之亦然,则食品袋就不能装垃圾?哪有这样固化的思维?言谈中不经意间,脑中忽然浮现北欧的教育理念。北欧的教育就绝不是固化的思维,而是一种活学活用的教育,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


640.webp (1).jpg

 教育,是一个名词,综合而宽泛;素质乃一个严谨而内涵的命题,多少年来,引无数教育人士上下求索。这次北欧之行着实让我们浮想联翩,脑洞大开。在某些人看来,教学生作文识字、计算答题就是应试教育了,或者教学生搞搞劳动,学学特长,诸如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素质教育了。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纵横北欧人的教育,归根到底就两个字:一个“活”字和一个“实”字。“活”和“实”这两个字就是北欧教育的灵魂,它“活”得精彩,“实”得自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就是活泼生动,活力四射,活学活用。活就是创新,活就是生命,活就是未来,相对于活的反义词则是“死”,死气沉沉,死搬硬套,死守陈规,最后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北欧教育的成功之处,首先就是体现在一个“活”字上。“实”,就是实实在在,实心实意,实至名归。中国道教有句古话叫“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存在,存在就是实在,实在就是本真,就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实”的反义词则是“虚”,虚张声势,虚词诡说,虚伪敷衍,最后只是虚无缥缈,一无所有。所以北欧教育的成功之处,还体现在一个“实”字上。


640.webp (2).jpg

北欧的教育不是控制,不是灌输,不是说教,而是引导,是发动,是活学活用的思维和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它绝非灌满“一桶水”的死板式教育,而是点燃“一把火”的燃烧式教育。具体表现在:他们不是固化的复制,不是脱离实际的形式,而是一种能力的促成。它看重的不是分数,不以分数论英雄,唯以能力比风采。所以,“培养人的学习能力,挖掘人的潜在能力,激发人的创造能力,造就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北欧人考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

       北欧的教育拒绝排名,拒绝千遍一律的标准答案,这样才不会控制思想,束缚手脚。所以教育部门在面上对学校不作评价,不作排名;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在面上不道长论短,不品优劣;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解答在面上不定标准,不设唯一答案,学生的答案只要有道理,就OK了。这些都呈现出北欧教育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640.webp (3).jpg

 北欧人重视对人的教育,对人的修为能力的养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国土小,人口少,资源有限。拿芬兰来说,其国土面积仅四十四点三八万平方公里,500来万人,而在芬兰人看来,引以为豪的仅只有“森林”和“人脑”两种资源优势。森林植被保护是基本国策,而“人脑”的开发则是强国之本。芬兰的生存和发展只能靠“人脑”了。所以珍惜每个婴儿,把每一个孩子都包含在教育体系里,通过教育,把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好,利用好,不让每一个人落下,让人人都成人成才,这就是他们的发展战略。所以教育强国的理念,表现出有丰富内涵的北欧教育文化。

 北欧人把“培养人、造化人”视为教育的根本。他们把能力、创造、责任、信任、诚信、沟通、合作、分享、自由、平等、尊重等等这些元素,作为教育体系中的诸多支点,植根在整个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成为政府、教育部门乃至每位教育人的责任自觉,贯彻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并不断探索研究,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北欧的教育是立体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他们的职能清晰,责任分明,分工协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管理”、“教法”和“学法”上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北欧教育风格,形成了有机良性的教育生态。


640.webp (4).jpg

 从“管理”上来说,他们贯彻的是一种“指引”、“信任”和“放活”的理念,让各管理层级都有发挥、自律和创造的空间和余地。作为国家教育部,只作宏观指引和调控,只管教育立法和制定教学大纲。教育部和学校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校长与教育部也没有任何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教育部从宏观上执行立法职能,支持教育,保障教育平等,对各地、各学校的管理不作具体干涉,不定框框。而作为校长,仅是一个非政治性职位,校长就是同级教师,校长不但要懂教育法和儿童保护法,要有个人魅力,还要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和高效使用经费的能力。具体来说,校长要做好下面几件事:第一,制定方案,即在国家的教学大纲下,组织全体教师,制定本校的教学大纲和校本课程方案,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不搞千遍一律,而是突显个性,彰显校本特色。第二,充分信任,相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的自律,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能力。第三,校园巡视,通过巡视,查看班级教学,问询学生及家长,反馈意见,掌握教学动态,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学方案的调整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第四,人文关怀,平时与教师沟通交流,以自身学识和人格魅力作表率,跟教师交知心朋友,关注教师的情绪,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调整教师的工作状态,激发教师最佳的工作热情。第五,管理经费,政府拨给学校的经费由校长掌握,校长必须把它都用在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上,合理分配,高效使用,保障教师待遇,保障教学运行,对学生及家长反映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从“教法”上来说,北欧的教学是一种“点燃”,而不是一种“灌注”。北欧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形态、教学技巧、教学态度、敬业精神让人钦佩。主要表现在“四个注重”上。

640.webp.jpg

 一、注重教授“方向”。学习方向问题就是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问题,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潜质,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商讨,制定人生规划和学习规划,确定学习方向。首先制定人生规划,人生规划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清晰,他们把重点放在科目设置和课程的制定上,一般都有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从1—6年级基本是统一要求,7—9年级可侧重自己的潜质选修科目学习,10—12年级则明确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去规划科目,确定学习方向。其次制定学习规划,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障学生“学”的时间和“玩”的权力。在一天中,除中午一个小时午餐时间外,从上午8时开始,1—3年级在上午十一点放学;4—6年级在中午放学;7—9年级在下午两点左右放学;10—12年级在下午四点前放学,这样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有半天上课半天自由活动时间,中学阶段有大半天上课小半天自由活动时间。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也有严格要求,即在一天中,家庭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家庭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完不成,宁可不做,家长也绝不能代替。通过合理安排,学生既有充裕的学习时间,又有充裕的业余生活时间。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在快乐的童心中享受学习。

640.webp (1).jpg

 二、注重教授“能力”。教师追求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考试的分数,能力比分数更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主选择教材,自定“教法”,确保因材施教。第二,在课堂教学中,不搞照本宣科、一言堂、大水漫灌,也不搞规定动作和最后答案,而是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引导启发学生,打通学生思路。第三,问题导向。课堂中,教师设置诸多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思考和探究;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问题开展交流。比如历史教师在讲到贫穷和买卖黑奴时,就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面对贫穷时,当“你”被当作黑奴买卖时,“你”会怎样想?“你”会怎样做?这样把每个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去设身处地的面对和思考,启发思路,点燃思想。第四,相信学生,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被动位置,让学生取代教师位置,激励学生多动脑,发挥潜能,推着学生思维往前走。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难题时,老师会让学生多尝试,不要怕失败,不轻言放弃,鼓励学生能行,相信学生能战胜困难,挑战自己的学习能力。第五,学习评价,分数不是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而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其主要依据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掌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最后按A、B、C、D、E、F等六个类别,对学生进行评价。A类当属学习能力最优的评价,当只达到F类的评价时,就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合格,对学生就要进行特别辅导了;这种综合能力评价的方式和导向,既让学生不会把目光盯在考分上去计较和攀比,又可把因分数的差距而影响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的副作用给彻底甩掉,这就更好地让学生放松心情,把注意力投放到学习思考中去,投放到解决问题中去。

640.webp (2).jpg


 三、注重教授“形式”。教师在“教”字上很下功夫,大做文章,把课堂教学形式做得变化多样,丰富多彩。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般把班上学生分成五六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既让个体独立,又让小组互动。在高中阶段开设开放课堂,推行“走班制”,不固定班级,进行开放教学,这样让学生就像到超市购物一样,选择喜欢的学科,选择喜欢的老师。在教师之间,讲究团队合作,教师之间开展跨学科合作教学,如历史可跟语言学、宗教、艺术联系起来,数学和体育、物理联系起来,这样在几个学科中穿插,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除此之外,他们还把课堂搬到社会中,搬到大自然中,针对问题,身临其境地教学,让学生走出枯燥无味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在社会现象和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这就是北欧人流行的“现象教学法”。由于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走进北欧的课堂教学就像走进了知识的“超市”,品尝着课堂教学的“美味大餐”。

640.webp (3).jpg

四、注重教授“尊重”。自由和平等是北欧学生成长的沃土,校园就是每一个学生的自由“王国”。他们的信念是:不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一层级水平,但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好的水平,做最好的自己。教师在对待学生上,不讲出身背景,不论贫富贵贱,不看成绩优劣,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对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尊重,不言放弃,充分体现了北欧人“生命至上、人本至上”的教育理念。北欧的教育是有温度的,热乎乎的,爱和陪伴成长是温暖每一个学生前行的内在力量。平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仅用50%的精力去教学,而要用50%的精力去建立学生的平等感、快乐感和幸福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的灵感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北欧几乎每所学校都成立了“身心健康”小组,并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悉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某个学生的“宠物”死了,或者某个学生的“父母离异”了等等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观察分析,掌握了解,然后再做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严重影响学习,教师就必须多倾听,多沟通交流,消除阴影,让学生快乐起来,然后再去教学。在对待“问题学生”上,教师绝不歧视打击,而是耐心进行心理疏导,采取个性化、差异化教育。在北欧,几乎每一所学校都设有专门的辅导机构,一般由2-3名专职教师组成,专门辅导问题学生,对于思考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无偿加课,一对一进行辅导;对于残疾学生,由专门老师进行特殊辅导。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公平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因受歧视而落下,这就是北欧教育人的人性和爱心所在。


从“学法”上来说,北欧的学生是挖掘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机械的完成。北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感受颇深,赞叹不已。

 640.webp.jpg        

这主要表现在四个“学”上:

 一、从书本中“学”。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书本教最基础的东西,引导学生弄清基本原理后,剩下的就留给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通过基本知识,掌握正确方法,学会思考,学会互相交流,得出相同结论或不同结论。第二,在解决问题时,力求独立自主完成。对学习中的问题,老师不会给出任何答案,学生预先也没有任何可依靠的答案,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老师给予肯定,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思考,直到弄清楚。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中成长,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第三,有些学生甚至超出课本的知识范畴,质疑老师,否定教师的答案,被否定的教师不但会接受,还会表扬对其质疑的学生,要求同学们向这些学生学习,敢于质疑,发挥想象。第四,开展“教”与“学”体验。让高年级的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去教低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当老师,这样既当“学生”,又当“教师”,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巩固学习知识,展示学习能力,从而获得常规学习所达不到的效果。第五,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的同时,还经常到课外,到图书馆找资料,广泛了解相关知识,开阔眼界,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结合课外辅导资料,拓展学习,让学习思考“长出翅膀”。

640.webp (1).jpg

  二、从实践中“学”。实践出真知,解决问题更重要,不能让书本脱离现实,训练动手、动脑能力,是北欧教育的最大特色,他们把动手、动脑能力看成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可或缺。首先每到一处,我们都会发现每所学校都设有劳动实践操作间,而且里面有各种设备设施,各种工具,各种材料。有木工、钳工、缝纫工、3D打印等操作工坊。第二,学生都开设实践课,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准备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学生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创意制作想象的作品,如制作木箱、木凳、日常生活用具、剪裁衣服、机器人等,还可以进行3D打印。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尝试一次。通过实践,让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得到充分的发挥。如芬兰赫尔辛基的罗素高中是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级中学,他们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老师帮助学生成立公司,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经营,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学校开办了驾校,让学生参与,体验经营管理和驾驶技巧。手脑结合,实践感悟,把课堂、校园和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这种通过实践得来的创造性思维在北欧人幼小的心灵里早就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所以北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640.webp (2).jpg

 三、从社会中“学”。把书本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对接,让学生走入色彩斑斓的社会大课堂,这又是北欧教育的一大“绝活”。学生到工厂可以感知:什么叫电解,什么叫电镀,什么是化合、分解,什么是物质的溶点、沸点,什么是物质的气态、液态、固态,什么是工厂的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等等;到企业可以感悟经营管理,理解成本构成、学到财务支出,明白企业组织机构,财务计划,信息化管理,互联网应用等等知识;到议会、政府机关可以感受行政机构,行政职能,议事规程,行政管理,责任担当等等知识;到法庭,可以观察庭审、判刑,理解犯罪和法律的意义,让学生敬畏法律;到医院,学生可以见到各种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让学生珍惜健康,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弥补了课堂的缺陷,直观感受书本知识的现实意义,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学习和认知,激发更好的学习情趣,从而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640.webp (3).jpg

  四、从大自然中“学”。把书本的“僵硬”和大自然的“灵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富有灵感,这是北欧教学的“美”与大自然的“美”相媲美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大自然,耳濡目染,触景生情;亲近大自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学生在土层、岩石结构中观察,从自然中走进地理课;穿行在动、植物中,感受到生物课的生动内容;从绿色丛林,花香鸟语中,释放童心;从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中,触发写生绘画灵感;从远山近岭,行云流水中,启迪思想,激扬文字,表达创作激情。他们还组织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如郊游、爬山、攀岩、摄影、滑雪、划船等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潜移默化。学生不但要“学”好,还要“玩”好,在“玩”中学习,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这又是北欧人对学习的独到理解。到大自然中学,既可调节学生心情,又能让学生产生联想。学生在享受中学习,学得开心,学得富有成效。


640.webp.jpg

 来到北欧,目睹耳闻,我们“零”距离观察、聆听和感悟北欧的教育教学,若有所思,触动尤深;走进瑞典诺贝尔纪念馆,翻开诺贝尔获奖者名单,让我震憾,北欧这几个仅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在诺贝尔获奖人口比例中,竟然位于全世界前列,就连诺贝尔本人都是北欧这几个小国中的瑞典人。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难道这是人种的差异?他们这些“维京人”聪明一些?然而这次走近北欧,我得到了答案。北欧人的创造发明绝非偶然,绝非人种聪明过人,而是源于他们基础教育的支撑,北欧人的创造能力就是植根于其深藏的教育文化及其浓缩的特殊人文逻辑里,这种创造力是必然的,是有其内在属性的。

640.webp (1).jpg

在此,不妨用北欧考察期间,我对所闻两则故事的思考来作此次考察的收笔。

故事之一:从前在北欧丹麦,有一个贫苦人家养了三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勤奋智慧,第二个儿子好学乖巧,唯有第三个儿子耿直随性,但不乏灵气。然而,两个聪明的儿子准备向公主求婚,第一个儿子把字典全部背了一遍,第二个儿子准备了充分的演说稿,第三个儿子得知后,也想试试,想去求婚,他不循规蹈矩,只是想碰碰运气。过了些许天,准备好了的两个儿子到了城堡,见到公主,突然紧张,把事先背诵好了的东西全部给忘记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此时,第三个儿子来到城堡,走到公主面前,毫无顾忌,自然放松,幽默风趣地向公主作了表白,发挥得非常好,公主很感动,一下就选中了他,这个人后来就成为了国王的女婿。

 在北欧人看来,教育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让每个人都机械地、程序化地输入一些东西,去死记硬背的话,人的自主性和灵感就被泯灭了,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更会误人子弟。所以自由、即兴的发挥,自主、个性的发展,才遵循了教育的内在规律,才是人才成长的根本。

640.webp (2).jpg

 故事之二:走进北欧,朋友对我说,对北欧人有三句话不能问,第一句是年龄,第二句是收入,第三句是婚姻(或隐私)。我暗自揣测,怎么那么多顾忌!试想,问年龄,是否暗示不想老去,老了被人看不起;问收入,是否暗示不愿贫庸,贫庸了被人瞧不起;问婚姻(或隐私),是否暗示不想曝光现状,表示还另有企图和追求。对于这些问题的具体答案,我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这也许就是北欧人的害羞和内敛,这种害羞和内敛,已深深地浸透在北欧人的管理中,所以他们信任自律和人格,崇尚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相信人的自觉和潜能,从不用敏感的东西去触碰人的自尊,表现出了颇具绅士风度、温暖人心的管理态度。

640.webp (3).jpg

通过上述两则故事,既感悟了北欧人的处世审事观,又直面了北欧人的人格特点。他们一方面粗犷豪放、桀骜不驯,一方面内敛、谦恭;他们的理性思维,表现在教育教学上,就构成了北欧人“自由、个性、严谨、务实、谦虚”的教育文化,这种文化已在北欧人的言谈举止和建筑风格里已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北欧人不拘一格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催生出的无穷的创造力,就萌生了不少的奇思妙想,成就了不少的创造发明,摘取了诸多的诺贝尔奖,这不是神话,这彰显了他们的人文精神,已秉性释然了。 

640.webp.jpg

 北欧之行,让我欣喜,让我忧。教育本身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综合反映,是对人的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是能力和品德的修为,不应人为地、生硬地把教育这个整体割裂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如果这样割裂开来,本身就是对教育的误解和亵渎,也是教育的缺失与悲哀。教育的核心含义,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和创造能力,增加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更好地认识世界,并且不断地改造世界。这样的教育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明灯!

640.webp (1).jpg

 教育不是一种机械的完成,是一种创造的源泉,是一种修为的灵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而去享受生活。仅仅识字作文,不是教育;仅仅计算答题,也不是教育;仅仅凭一张试卷考分定终身,这更不是教育。这样的教育只会将人引入歧途,走向邪路。

640.webp (2).jpg

 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物的产出,是社会职能,是人本生态。它展现的是人类文明的光辉,是走向人的内心的温暖,是让人亲近的人性,它传播的是科学的思想,人的文明,创新的激情,而不是出人头地的考试的功名。教书育人的规律指向的是成长的素养,而不是考试的分数。在北欧的校园里,天上有太阳的照耀,地上有孩子的奔跑,教室里有师生的欢笑。他们的校园没有“苦心人”的偏执,没有挤压的竞争,没有疯狂的考拼,没有变态的考分,只有快乐的享受、能力的造就和学习的回报!

640.webp (3).jpg

 教育是社会良知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创造生活的基石。我们的校园必须实施全人格、全生活、全历程、个体化、个性化、个案化的教育,让教育持守理性,尊重人性,回归本真,造福人类。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才,但天才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才能成长。教育孩子,要尊重其天性,教育孩子,要优先其品德。先成人,后成才,让孩子们用创造的能量走正当的道,干正义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和合格的公民。这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责任! 


——湘西从文教育集团董事长 刘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