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真情抚心灵 热血育英才

作者:从文集团专家组  最后更新时间:2016-12-12  发布者:cwjtzjz  来源:从文教育集团  点击量:3136

——孙维刚老师班级工作走笔

孙维刚是北京市22中一位普通数学教师,1980年开始担任从初一到高三大循环实验班的班主任。他坚持用德育促进智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奇迹:第一轮实验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线;第二轮实验班,40人中15人升入北大、清华;第三轮实验班,全班40人,100%上大学,38人达到重点线,22人考入北大、清华。值得一提的是,22中不是重点中学,学生基础也并非突出,一部分是报考重点中学无望的学生,一部分是就近分配的生源。面对这样的学生,孙维刚老师却创造了“真实的神话”,在全国绝无仅有。他获得了中国教师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新中国成立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

现仅就孙维刚老师的班级工作作一梳理,与大家分享。

一:用人格力量呼唤   凭真情实意感召

孙维刚老师在每届学生入学时,都向学生提出“做三种人”: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做有理想、抱负的人;做情感丰富、乐于助人的人。孙老师把它叫做“建班三原则”。同学们把它叫做“做人目标”。与此同时,针对八十年代初期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风气,孙老师制定了“六不许”:不许留长发,不许穿皮鞋,不许唱庸俗的流行歌,不许男女生轻浮地说笑,不许开生日晚会,不许寄贺年卡。孙老师把它叫做“建构自己的小气候”。同学们把它叫做“严酷班规”。

孙维刚老师明白,要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原则和班规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须用心坚守,自己这个“领头羊”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用人格的力量端正学生的方向,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心底里有“做人目标”,灵魂深处有前行动力。这是根本,也是学生认可的、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孙老师每天早晨7点就赶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扫地擦桌子。每逢大扫除,他从不闲着,争干着最重最脏的活。孙老师做错了事,哪怕是心里错怪了谁,一定会承认错误,向被错怪的同学赔不是。有一次,班上一项工作没有做到位,孙老师错怪了两位女同学。事后,在一次家长联席会上,他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当着全班学生和家长的面,向两位女同学鞠躬赔礼道歉。有年严冬的一天,孙老师因在校外帮助一位小贩而迟到校5分钟,他走进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到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望着窗外的老师,学生默默地流泪。此时的孙维刚老师刚做过癌症手术不久。

孙老师的人格力量惊雷般的唤醒了他的学生。他的班以“纪律严明,班风正”而著称全校。考试时,老师发完卷子就可以离开,铃响了同学们可以自己收卷,绝对无人作弊。一次测验,班里一学生得满分,卷子发下后,这位同学发现少扣了一分,主动找老师减去。92年5月,学校给孙老师班4个省级“三好”学生名额,这可是高考录取享受加分待遇的好事,结果排在前面的15位同学都主动放弃,表示愿把荣誉利益让给别人。班里有位姓桑的学生,在高考前放假回家复习的两个星期里,不停地在电话里给别的学生解答难题,她妈妈急了:“你自己也要考大学啊!”桑同学回答:“同学有困难,不帮帮她,我心里过不去。”结果,双双考进重点大学。

孙老师常说:“爱学生是老师一生的功课”。他爱学生真心实意,他爱学生超过自己的生命。

学生陈硕上体育课崴了脚,上医院一针400元,至少要打6针,家境又不好,只得在家静养。孙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当即来到教室,掏出包里所有的钱,与同学们凑满2400元,飞车送到陈硕家。97年孙老师带的班升入高二,一位同学因家境原因找到孙维刚,要求将自己孩子跳级到高三。少一年少点开支。孙老师留下了这位学生,自己以“奖金”的名义交了入学的全部经费,孙老师不愿看到学生受苦。有位学生家搬到离校40多里的地方,孙老师送他3000元,让这位学生每天能坐一段出租车,以减少劳累节省来校的时间。有人粗略算了一下,孙老师给班上学生的花费在万元以上。那个年代的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有一件事过去近30年了,孙老师的学生没有一个不记得。那是87年春的一天,学校安排孙老师班把用了近40年的一间平房打扫干净。孙老师怕学生吸进粉尘影响肺部健康,不让一个学生进去,自己一个人进去干。两个小时后,学生打开房门,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蓬头垢面,全身粉白的“野人”。此刻,学生全部冲了进去,围住他们的老师,一个劲的喊:“孙老师”、“孙老师!”房间哭声一片。

孙维刚老师用爱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他的班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他的班没有人违纪,他的班任何时候都安静有序,他的学生人人有礼貌,个个守纪律。他的班有两个“例外”:早读或早操,孙老师可以不跟班;集会或外出活动,孙老师可以不去。有一次,孙老师因公外出11天,他不委托别人照看他的班,结果,平静如斯,运转正常。他的班任何时候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二:从灵魂深处着力    在健全人格上用功

孙维刚老师始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关怀者”。他非常关注学生灵魂、人格这类深层的东西,并给予充实的精神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学生彭壮壮是革命烈士江姐的孙子,专家出身的外公和在美国大学读博士的父母一致商量,让他报考22中,投孙维刚的门下。壮壮进校第一天,孙老师像父辈更像朋友地与他相拥漫步。孙老师说:“孩子,你可要记住,奶奶的光环不属于你,从今以后,我不会在同学们面前提你的家世和身份…”,彭壮壮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初一开学第一天,孙老师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你毕业离校时把老师教的知识全部忘光,剩下的才是真正成果”。彭壮壮愕然。初二开学第一天,孙老师宣布:“体育委员是彭壮壮”,顿时,壮壮惊愕不已,坦然的说:“老师,你选错人了”。孙老师淡淡一笑:“你还没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壮壮在老师鼓励下走马上任。一学期后,他不仅自己跑下1500米,还指挥全班同学在学校的体操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孙老师扶着他迈过了一道道门槛,壮壮在孙老师的鼓励下一天天成长。九十年代初,因特殊原因,彭壮壮去到美国马里兰州读高二,很快在全美中学生中脱颖而出。参加全美中学生数学奥赛,他获第10名。美国奖评委员会在寄给孙维刚老师的函件中写道:“…彭壮壮提到他在学术成长中,你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彭壮壮是中国大陆学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像彭壮壮这类学生,孙老师付出的心血不言而喻。对于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他诲人不倦,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从不抛弃,从不嫌弃。

雷易鸣是孙老师班一位难管教的学生。孙老师在做手术前,怕他犯错滑下去将来难以改正,强忍剧痛,坚持给雷同学写信。下面摘抄五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孙维刚的良苦用心。

第一封信:雷易鸣同学:你好!在我不到学校这几天,希望天天听到你得负分很少的好消息,让事实证明,你是言行一致的好孩子。老师不在时的表现,比老师在时的表现更有价值,期待今天的好消息。

第二封信:雷易鸣同学:你好!我从你同学的电话里得知,你今天一个负分也没有,我高兴极了。这时,我想起你向我描述你如何艰难而又顽强地控制住自己的嘴巴。真为你的坚强高兴。这是你,也是咱们班同学,能使我提前回到学校的最好慰藉。我更希望这是你迅速成长的开端,千万不要“五分钟热血”。在当今咱们班,一个人若一个负分都不得,比一个负分外加五个正分都可贵,请向同学们转告我的意思。

第三封信:雷易鸣同学:你好!从昨天的分数,我看得出,你没忘记自己的决心。我等待你今天更好的消息。

第四封信:雷易鸣同学,你好!三天了,你坚守自己的诺言,真令我欣慰。

第五封信:雷易鸣同学,你好!还记得在班上时我曾讲过有人送我的一段俄国涅·克拉索夫的名言吗?“人,要使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使自己成为怎样的人。”雷易鸣同学,你就是这样的人。

这五封信,雷易鸣不知逐字逐句的看了多少遍。他知道老师还在病床上,他陷入了久久地沉思……。结果,雷易鸣像变了一个人,再没有记过一次负分。孙维刚让他进入班委会,专门处理班里的难事。97年,雷易鸣考上了北京大学,一年后被选为北大物理系学生统筹部长,再后来,当上了物理系学生会副主席。这五封信一直被雷易鸣母亲珍藏着。他母亲说:“一位生死未卜的老师,如此为一个学生掏心,学生怎能不被打动呢?”

三:用艺术滋养心灵    让运动健壮体魄

孙老师十分重视用艺术滋养学生的心灵,他认为艺术对心灵的熏陶、人格的培养有着独到的作用。每年班里举行新年晚会,孙老师一定会带领学生进行排练。晚会上,一个又一个高雅的节目使大家得到艺术的享受。孙老师经常给学生们讲音乐知识,如:大调、小调、大和弦、小和弦、交响乐、轻音乐等等,他还教一些歌曲让学生排练合唱。每年学校合唱比赛,他班都拿第一名。他班的学生能唱出和谐的二声部甚至四声部。每每有演出,孙老师还用手风琴给他的学生伴奏。孙老师的班至少有10人能演奏钢琴,95%的学生对乐器演奏都有两下子。学生李晓波的小提琴演奏曾获北京市年龄组比赛第二名。

孙老师对体育也情有独钟,他认为体育是不可缺少的人生内容。学生们誉他为“体育班主任”。他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小组篮球赛、集体游泳和田径活动。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的学生每天下午男生跑1500米、女生跑800米已成惯例。他的班在每届校运会上都出尽风头,以绝对优势居全校第一,拿了半数以上的项目冠军。22中老师感慨地说:“学校的运动场,成了孙老师班的专属运动场;学校运动会,成了孙老师班学生的表演舞台”。高三毕业时,孙老师班男生身材在全校最高大,26名男生近一半身高在1.8米以上。

四:家校合作    携手育人

孙维刚老师的班有40名学生,家长80人,连同孙老师本人共121人,学生称之为“300%学生家长联席会”。孙老师组织召开家长会主要是与家长沟通教育计划,改进家教环境,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从而使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

每一届的家校联席会,孙老师首先让家长统一一个思路,那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尚、感情丰富、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的好人,然后才是学习。这个想法得到家长的一致赞同。第二步,使家长理解,建设好的班集体是基础。第三步才是学习。在学习上,孙老师提出,请家长不要具体辅导、指导或干涉孩子的学习。要在孩子的学习品质上下功夫。孙老师给自己也提出了要求:决不训斥家长;决不请家长到学校告学生的状,学生的问题自己解决。

孙维刚老师请家长每月给他写一封信,写写孩子在家里做家务劳动的情况。每月孙老师都有目的性地选一些家长来信在班上读。之后,学生们的家务劳动情况普遍好了,信的内容又转到介绍学生在家时对父母的态度上。有些信写的学生对家长的尊重、体贴,写了父母因此而享受到的欣慰、幸福。孙老师选出这些家长来信,一面读一面向学生看,当事的学生脸红了,那是一种腼腆的激动!别的学生脸也红了,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有点坐不住了。每学期结束的联席会上,孙老师把他积累到的学生对爸妈的敬佩之语,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夸赞之词公之于众。这个“公之于众”,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家庭的肯定、鼓励和鞭策,不言而喻;对于学生前行动力的激发,不可估量。宣布散会时,孙老师请每位学生去挽起父母的胳膊,一起漫步回家。目送着一路有说有笑走出校门的一家一家,孙老师十分欣慰,感慨一学期的辛劳,脱口而出两个字:“值得”。孙老师班不少家长把6年来家长会上的记录保存得很完整,他们说:“这是一笔财富”。

关怀和爱护从来是相互的。98年5月中旬孙老师接受癌症手术,几十位家长几十个昼夜在病床边轮流守护。期间,班里的学生多次自发地从一楼爬到八楼,看望他们的“贵人”孙老师。他们说:“不见孙老师,心不安啊”。手术12天后,夜里不需要人看护,但家长们不肯走,一直守护到孙老师出院。孙老师与学生与家长情谊之深,可见一斑。

 

教育是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的最有力的支撑,教师则当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举托者。孙维刚老师的教育是朴实的,朴实得让所有教师都能做到;孙维刚老师的爱是炽烈的,炽烈得成为可以熔化任何教育障碍的火焰。孙维刚老师是一位平凡普通的教师,但他的教育足迹足够让世界所仰视。

孙维刚老师离开了我们,他却活在我们心中。